中壹聯實驗◆知識分享│疫情期間實驗室常見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
2021-02-24
疫情期間實驗室常見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:室內空氣:
居住過的場所如家庭、醫療機構隔離病房等室內空氣的終末消毒可參照《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》(WS/T 368-2012),在無人條件下可選擇過氧乙酸、二氧化氯、過氧化氫等消毒劑,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進行消毒。
地面、墻壁:
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應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。無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可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/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擦拭或噴灑消毒。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灑一次,噴藥量為100mL/m~300ml/m,待室內消毒完畢后,再由內向外重復噴灑一次。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。
物體表面:
診療設施設備表面以及床圍欄、床頭柜、家具、門把手、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應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。無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/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、擦拭或浸泡消毒,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。實驗室ISO17025提醒你,市面購買了的含氯消毒劑一般需要稀釋后使用。
衣服、被褥等紡織品:
在收集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,建議均按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理。無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若需重復使用,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;或先用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,然后按常規清洗;或采用水溶性包裝袋盛裝后直接投入洗衣機中,同時進行洗滌消毒30分鐘,并保持500mg/L的有效氯含量;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方法進行消毒處理。
手衛生:
參與現場工作的所有人員均應加強手衛生措施,可選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,特殊條件下,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;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,然后消毒。
皮眛、粘膜:
皮膚被污染物污染時,應立即清除污染物,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.5%碘伏或過氧化氫消毒劑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,使用消毒劑;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,然后消毒。
交通運輸和轉運工具:
應先進行污染情況評估,火車、汽車和輪船有可見污染物時應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/L~10000m/L的含氯消毒液(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/干巾)完全清除污染物,再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/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,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。對飛機機艙消毒時,消毒劑種類和劑量按中國民航的有關規定進行。織物、坐墊、枕頭和床單等建議按醫療廢物收集集中處理。
污染物(患者血液、嘔吐物等):
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(如紗布、抹布等)沾取000mg/L~10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(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/干巾)小心移除。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,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后用足量的5000mg/L~10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澆在吸水材料上,作用30分鐘以上(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),小心清除干凈。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污染物,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。患者的排泄物、分泌物、嘔吐物等應有專門容器收集,用含20000 mg/含氯消毒劑,按糞、藥比例1∶2浸泡消毒2h清除污染物后,應對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消毒。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/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,然后清洗干凈。
洼意事項:
現場消毒工作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,由有關單位及時進行消毒,或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其進行消毒處理。醫療機構的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由醫療機構安排專人進行,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技術指導。非專業人員開展消毒工作前應接受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培訓,采取正確的消毒方法并做好個人防護。